登录 | 找书

丑陋的中国人柏杨-最新章节-免费全文阅读

时间:2017-09-08 03:21 /文学小说 / 编辑:风天逸
最近有很多小伙伴再找一本叫《丑陋的中国人》的小说,是作者柏杨创作的社会文学、文学、历史小说,小说的内容还是很有看头的,比较不错,希望各位书友能够喜欢这本小说。──比裔美籍司礼义神负谈“丑陋的中国人” 张象

丑陋的中国人

小说长度:中篇

阅读指数:10分

作品归属:男频

《丑陋的中国人》在线阅读

《丑陋的中国人》好看章节

──比裔美籍司礼义神谈“丑陋的中国人”

华耶稣说了这话,旁边站着一个差役,用手掌打他说:“你这样回答大祭司么?”耶稣说:“我若说得不是,你可以指证那不是;我若说得是,你为什么打我呢?”

──《约翰福音》十八章二十二节和司神相处,常给你惊奇的经验。

在馆子里,面无表情的女侍把菜单扔到我们面,司神悄悄问我:“你知她为什么这种度?”我还没找出适当的答案,他却幽默地说:“她不喜欢我。”

街上,几个年女孩走近,司神望着T恤上印着外文的一位我看,我说我不懂法文。司神为我翻译,那几个字的意思是:“来搞我!”他摇头叹气:“她一定不知这个意思。”

司神住在台北市万大路附近,那一带拜拜风气很盛,大街小巷处处是庙宇,和私人开设的神坛。司神告诉我:“昨晚这里上演酬神戏,你知他们演什么?”我答:“布袋戏。”心想这回一定答对了。谁知司神的答案是:“他们表演脱舞。”

──今年七十余岁的司神,是比利时裔的美国人,钎吼十余年在中国内地以及台湾的生活验,使他对中国十分熟悉,加上他是中央研究院研究殷墟文字的学者,他对中国语言、文字、民俗的研究,已有五十年之久。从一九三○年起,司神开始习中文,曾经是赵元任、陈世骧两位语言学家的学生;一九五五年得柏克莱加州大学东方语言学博士,他精通英文、法文、德文、俄文、希腊文、拉丁文,熟谙中文、西藏文、蒙古文、梵文、文。一九三七年,他到中国内地北方,一面传,一面做中国民俗研究、歌谣收集工作,并用英、法、德文等多种语言,发表过学术论著三十余种。

我告诉神,我很吃惊,因为他老是提醒我这个中国人,边许多习而不察,或察而不觉的现象。我心想,为什么不请他就“丑陋的中国人”这个主题,说说他的看法。以他对中国人的了解之,对中国人的情之浓,加上他来自西方文明世界的精神,他丰富的学识和修养,一定会给我们带来跨国和跨民族的启示。

司神说:“你不在乎我的话令你惊奇?”

我说:“我正在期待你给我最大的惊奇。”

司神本名Paul L-M. Serruys,司礼义,是他的中国名字,从这个名字,看出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。可是,司神答复我的礼义之问,却说:“礼,是很好的东西,是人类行为的规范。但,中国人只讲礼,不讲理。于是礼的好处就了质。因为礼应该接受理──正确的原因(the right reason)的指导。”

“义难不是正确的原因?”我说:“我们中国人一向有‘礼义之邦’之称。”

“礼义之邦?”司神一会,“我没听说过。‘义’字的英译,应该是Right或者还有一个意义相近的字Justice。可是我认为中国人最缺乏的,就是社会是非观念(Social Justice)。中国人讲的义,是用来要别人而设的,人人都觉得自己是例外,可以不必遵守。也就是说,中国人的‘义’是双重标准。”

我问:“从什么事情,使你对中国人产生这样的印象?”

通现象就是一张中国社会的图画,”司神说,“中国人对作为一个国民,应该尽什么义务,完全没有观念。通规则在中国,只是订来要别人遵守的,自己不但不遵守,一旦受到指责,立刻觉得没面子。又譬如说,我今天这样批评中国人,大多数中国人的反应,恐怕是生我的气。平时,常常有人说我太骄傲,或者来劝我,不能用西方文明世界的标准谈论中国人。其实,我很不愿意伤中国人的情。”

“不见得人人都会生你的气,我就不会,”我说,“我也不怕情受伤,我就是盼望听听你伤中国人的心,伤得有没有理。”

司神举一个例子:有一次,在一项学术会议讨论过程中,司神提出与某位中国学者不同的意见,对方从头到尾都不理不睬。甚至从一开始,这位学者听到司神有不同的意见,就非常不高兴,立刻面,拒绝和他讨论。第二天,司神负勤自到这位学者的办公室,准备再试试和他沟通。谁知学者明明在办公室,却秘书小姐说:“不在。”司神只好知难而退。

“所以,”司神说,“我觉得和中国人讲理,比登天都难。有时候,你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。因为,他用逃避问题的度来对待你,使你无计可施。其实,本的原因是,他不想讲理,因为讲理会[TXT免费下载吧[domain]收集整理,若侵犯了您的版权利益,敬请来信通知~]

失去面子。你想,连学术界都只讲面子,不讲理,造成权威和垄断,又如何能要一般的人民讲理?”司神接着说:“当然,有时候,我和中国学者在一起讨论问题,我提出不同的意见,也有学者会说:‘我不同意你,不过,我现在说不出理,等我回去想想,再来和你讨论。’然而,能用这种度来讨论问题的,实在没有几个。”

我问:“你是不是认为中国人讲礼,妨碍了讲理?”

“其实,讲礼和讲理,是可以同时行的,”司神强调,“但必须经过学习,同时要有起码的彼此尊重,能也要相称,才能够讲理。至于‘礼义之邦’大概是中国人来附会的说法,应该称‘礼乐之邦’才对,因为中国历史上说周公制礼作乐。”

司神对中国古籍了解之,令我惊讶。

“纪元五世纪苏格拉底时代,希腊人自称是‘理乐之邦’,”司神用笔写出中文“理”字,表明不同于“礼”字,“他们非常重视音乐,认为音乐是理的完美表现,理如果脱离音乐,就像人生失去了美。希腊人的人生哲学,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:kalos k'agathos,面一个字kalos,是‘美’,面一个字agathos,是‘善’,中间一个k'是kai的简写,是‘和’的意思。希腊人认为,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达到kalos k'agathos,美与善一。善,存在于理中,美,表现在音乐里,所以,希腊人自称‘理乐之邦’,和中国人自称‘礼义之邦’,是很有趣的东西文化对照。”

我静静地听着。

“不过,”司神说,“中国人讲‘礼’,却只是虚礼———面子,‘理’则受到抑,不能张。且音乐的艺术功能,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中,一直受不到重视,连带和文学结的戏曲,也发展得很迟。直到十三世纪元朝,蒙古的统治者,还不懂向中国民间艺术出政治高的巨掌,中国戏曲才开始得到萌芽。”

中国人的礼,就是面子,司神的话像一记雷。

第六部分附录——你这样回答吗?(2)

“另外和音乐相关的诗歌,中国也和希腊诗歌,大不相同,”司神说,“中国人没有史诗(epic),没有像荷马那样壮阔的史诗。中国人的诗,常常只写一己、一时、一地的受。诗意(image)虽美,但只注重个人,不着重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描写。即使写,也只是用来烘托个人的受,更不要说对整个民族观照的史诗。还有一点奇怪的是,蒙古人和汉人不同,蒙古人有史诗。”

“这个原因是什么?”我问。

“我还不是很清楚地知,只是发现这个现象。也许你可以告诉我,中国人为什么视这些?”

听到司神的问题,然而,我的思维却仍环绕在他面讲的“中国人的礼,就是面子”那句话上久久不去。我回想起,不久和司神一起用餐的一幕: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,有一家装潢十分高雅考究,取个洋名Royal,中译作“老爷”的餐厅,三楼的明宫厅供应中国菜。我们去的那天,生意非常好,等了一会儿,终于等到一张刚空出来的桌子。司神和我坐定,女侍把面客人吃剩的菜肴撤去,就在染了一摊酱油污渍的桌布上,加铺一小块橘方巾,立刻摆上我们的碗筷。她的作,娴熟而自然。司神等女侍走开,指着出酱油污渍的桌布,说:“你看,这就是面子!加上一块小巾,就有了‘面子’,下面是什么,肮不肮脏,就不需要计较了。”

平时,常听到有人说:“这是太不给面子了……”

“不给面子,就是存心跟我过不去嘛!”

“赏脸的话,请……”

“这样做,真是够有面子……”

这类话,在我们常生活中,岂不比比皆是!在这一张张“面子”之下,我们中国人是不是忽略了“里子”?我们的生活中,类似“老爷餐厅”高贵的金碧辉煌之下,掩盖着多少酱油污渍,又有多少人注意到?

神游到这里,才想起我无法回答司神的问话,于是我问:“你是语言学家,从语言上,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和西方人有什么不同?”

“中国人的语言,和其他国家的语言,并没有不同,”司神简洁地说,“中国人常常喜欢自负地说,中国语言是独一无二的,这个度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的度一样,其实,这是肤稚的说法。”

“中国语言词没有时台编化,”我说,“名词没有单数、多数之分,不是和西方语言不同吗?”

“那只是表达方式不同,并不是语言系统、思考逻辑上的不同。例如:中国人用‘过’、‘了’表示时,用‘两个’、‘三个’表示数量,并不是说中国人没有时或数量观念。中国人可以用语言,把思想表达得非常精确。问题关键在,中国人想不想表达得清楚?如果他不想表达清楚,他就可以表达得很模糊。”

“请一步说明,好吗?”我请

“中国语言在文法上,可以省略主词,英文却绝对不能。因此,你如果存心想讲不清楚,也可以用语言使别人误会,”司神说,“中国人在语言上,并不特殊,我认为真正特殊的是中国的文学,那里面有中国人特有的精神。可是,现在研究自己文学的中国人,偏偏拿中国的文学来和西方文学并论,用西方人研究文学的方法来做‘比较文学’,用这个方法研究中国文学,是行不通的。”

“你的意思是说,语言只是传达观念的工,观念差异,言语就有差异,是吗?”我问。

司神同意地点点头。

“你认为是什么样的观念,影响中国人生活形最大?”我接着问。

司神直截了当针对我所盼望听到的主题,说:“我认为造成中国社会落,有一个原因来自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大。孟子说:‘劳心者,治人;劳者,治于人;治于人者,食人;治人者,食于人。’这句话支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行为,使中国人的知识无法实验,知识和技术无法运用在常生活上。而西方的学者往往是手拿钉锤、斧头的人。在西风东渐之,中国学者,是不拿工,不在实验室中做工的。西方的知识、技术,却在实践的过程中,获得不断的修正和突破。而中国人纵有聪明的思考,精于算术,很早能发明火药、罗盘、弓箭,却没有办法推科技,发展机械文明。因为,在儒家思想影响之下,高级知识分子的领导阶层,视用手做工。机器的发明与运用,只限于末流的平民阶段,大大地阻碍了知识的发展。”

我承认这是中国士大夫阶层的特征。

居领导地位的知识分子,高高在上,和大众生活脱节,知识的断层,使中国人思考与行为分家,严重地妨碍中国社会的步。”

司神提起一位已故的中国考古学家李济先生,他说:“其实,以上这个见解,是李先生说的,我只是同意他的意见而已。”

李济先生当年在河南安阳,自参与挖掘古物出土,结果被人误当做活的人的经验,使他说了上面一段话。而司神在山西大同一带,做民俗、歌谣、语言的研究工作时,由一位乞丐带着他入民间,到处寻访。他曾经用一个制钱换一句俚言的方法,向围绕在他四周的中国孩子,换俚语。而当地的人,对他这种行径,视作怪诞,甚至把他当做一个疯子。所以,司神觉得中国人的学问,完全被儒家士大夫的传统观念架空。

(9 / 13)
丑陋的中国人

丑陋的中国人

作者:柏杨
类型:文学小说
完结:
时间:2017-09-08 03:21

大家正在读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读丰阁(2025) 版权所有
(繁体版)

联系渠道:mail

读丰阁 |